2015年3月28日 星期六

膠墊的調整(bushing setting)

Bushing其實是很複雜的東西,rocker其實有兩段。
第一段:rocker中間輪鎖的高度,造成跟邊輪的高度差,當你換邊時輪子第一時間碰到地就是這個高度,較大的高度會有比較大的搖擺,比較不穩定,但比較容易slide,尤其坡度比較大時你需要比較大的角度。
第二段:是你重量壓在邊輪上,bushing的鬆緊造成的高度差,這段的差異是在bushing的設定,可以1)靠bushing螺絲鎖的鬆緊,2)就是bushing硬度 (買板附的是黑色"中"硬度,另外還有"硬"跟"軟"的bushing可以換)。這段有點像煞車力,鬆一點煞車力小一點,比較好slide,鎖緊一點,輪子一碰地就咬住停下,容易摔出去,但太鬆會容易滑太多轉180度,一般玩久比較習慣重心控制在中間輪時,希望速度快時,你會希望緊一點。
一般我會建議剛練習第一段小一點,第二段大一點,這樣你curve一邊轉另一邊會搖晃小一點,輪子碰地後比較軟不會馬上卡到,你有比較大的空間控制你的slide。
另外國外有些更進一步的討論可以參考看看:
  • -前腳(板子向前,前面輪的bushing)因為要控制方向,會鎖緊一點,相對後面。
  • -上下bushing用不同的硬度(兩塊橡皮上下夾住輪架,上面靠近板的是上),我的理解是,上面靠近板的,其實直線跑時有點像避振器,我目前正在試上硬下軟的設定,希望速度快時比較穩不會搖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