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10月16日 星期四

S1 to S2 腳架

freebord最大的改變應該是腳架的部分,第一代的腳架就是一片彎的鐵面,固定上不是這麼的穩,不過有些初學的人可能會覺得容易跳出來,會覺得比較安心,其實緊一點的腳架才能比較能控制動作,進階後你會希望越緊越好,有些玩家會改裝雪板的binding,把腳整個綁緊。


2014年9月9日 星期二

初學影片的重點(freebord learn to ride summary)


把教學的影片加上中文字幕,重點畫出來。
1) 調整。
 這裡有三個部分
  • 中間輪:調整到邊輪跟地面最少手指的寬度。
  • 中心螺拴:調整輪架的鬆緊彈性。
  • 腳架:要跟鞋緊密。
2) 開始前的準備。
 安全帽和身體的護具。
3) 挑選適檔當的下坡。
 斜一點的坡有點速度比較好做動作。
4) 腳的位置。
 腳要站在板的中心。
5) 剎車 stop。
 剎車有分兩邊,背向下坡 toe side,跟面向下坡 heel side。
4) carving 滑行。
 如同滑雪,這一部份是要練習S型的滑行,從腳尖邊換到腳跟邊。
5) slide 滑行+側滑。
 轉動你的肩膀來幫助你的動作。

2014年8月11日 星期一

護具(protection)

1) 安全帽
最重要也是必備的,尤其玩下坡時,重要性就不多說了,也看過有國外帶全罩式的安全帽。

2) 滑塊手套
10年前玩還沒有滑塊手套,我磨破了好幾個電工的皮手套,後來看到長板的滑塊手套,真是解決了長年的問題,其實看國外好像很少人戴,不過我可是很推薦,你摔第一著地的都是手掌,我先是自己做的一個,後來還是因為方便去滑板店買了一個,用排輪的護腕也行,不過不能磨地面,要買建議買有滑塊在手指上的。
(自製滑塊手套)

3) 護肘 / 護膝
護具不嫌多,最好還是都帶上,最近摔的幾次都傷到手肘,正準備來買個。

4) 防摔褲
滑雪的人應該都知道這個東西,拍摔的人也可以穿上。

2014年7月23日 星期三

間隙(rocker)

所有的調整rocker是最重要的,它關乎到你整個的滑乘感覺,但這也是最個人的設定,多試才能找出你自己最習慣的設定,影響rocker的大小有很多。
1) 中間輪裝鎖的的位置調整。
這是最直接的,影片也教你要留一個手指以上的空隙,雖然教學的影片教你要調大一點,但我會建議初學時都可以調小一點,慢慢習慣後再拉大一點,其實邊輪玩久磨小後,間隙就自動變大了。
2) 中間輪和邊輪的大小。
新買的板有時你會發現裝到最底了還是不夠,這時候可能就是裝了太大的邊輪,或太小的中間輪,當你調到底還是沒有習慣的設定,就是換輪子的時候,邊輪小一點,或中心輪大一點都是可以的選擇。
3) Bushing的軟硬。
很多人都沒注意到這一點,bushing玩久會鬆會軟,記得轉緊幾圈,查看間隙時要試著把重心壓上去,腳不會去碰到輪子或地板,因為你實際slide的時候是有把重量壓上去,太軟你會覺得煞不住,over slide停不下來,硬一點的bushing比較好煞車,不過也容易卡邊catch edge。



2014年7月20日 星期日

中間輪的選擇(center wheel selection)

目前網站上只有兩種尺寸的中間輪,標準72mm,和59mm,59mm的輪比較平一點,應該會比較穩一點,中間輪和邊輪的大小會影響到你的Rocker,太小的中間輪會讓你的rocker太小,轉向slide不靈活,所以選購上要注意你用的邊輪大小。
中間輪用的是跟直排輪一樣的,不想麻煩上網去國外買,國內應該在直排輪的專賣店都買的到,要注意的就是尺寸還有硬度,另外有些便宜的輪並不太耐高速和高溫,在大太陽的馬路下坡滑很長一段會溶化或分裂,要特別注意。
下面這兩個輪子是討論板上最多人推薦的,我還沒仔細找過台灣有沒有賣,有人找到請再通知我,我用過Joy ride,因為我現在都衝下坡,感覺加速必較慢,我會比較喜歡玩72mm的尺寸。
72 MM MAC OH BOY, $6.00/Set of 4
67 MM JOY RIDE, $6.00/Set of 4

2014年7月11日 星期五

training slope selection / 坡道的選擇

如何挑選一個合適的坡道?
<安全第一>
沒車絕對是最重要的選項,沒車的山路,河堤,學校,通常是適合的地方。
(照片為外雙溪底,晚上車少,坡度約有15度,對初學可能還是太大,約5~10度會比較適合,
星期三晚上也會有長板的在此練習)

<微坡接到一個平地>
一點點的小坡,不要讓速度太快,接一個平地會讓你減速,是最適合的初學的狀況,初學還不能控制速度,連續的坡速度會慢慢加快,也讓你害怕失控,速度需要慢慢習慣建立,滑下小坡後在平面上練動作會讓你比較安心。

<寬度很重要>
很多人都在太窄的車道上練習,這會讓你做轉彎的時間不夠,寬的坡道你才能做出比較大的S-tune,跟滑雪一樣大的S tune,速度也不會太快,這點很多人沒注意,找寬一點的地方吧。

2014年7月5日 星期六

膠墊(bushing)

我舊的板膠墊因為放太久整個壞掉,當時為了買替換的,跑了台北好幾家滑板店,結果買到的都太小了,勉強用都太軟了,所以滑板的膠墊可以裝不適用,這次有多進幾個,這東西很便宜,有需要的趕快,共有三個選擇。
>> Hard 硬(橘)
>> Medium 中(黑)
>> Soft 軟(綠)
買來的輪組配的都是黑色的Bushing,是屬於Medium中硬度,膠墊的軟硬關係到。
1) Rocker的大小
軟的膠墊受力壓下後會把rocker變大,高速也會感覺比較不穩。
2) slide的起動
較硬的膠塊煞車比較準確,較軟的膠塊比較滑,不會卡邊,一般我會建議在小坡度時用軟一點,如果常衝比較陡的坡,用硬一點。



2014年6月25日 星期三

邊輪(edge wheel)

edge wheel邊輪在下坡有百分之50的時間以上是當煞車在用,挑邊輪有幾個規格要注意,(大小),(硬度),(材質)。
原廠有賣下表的五種輪,我只挑了最熱門的Greengo and Da blue,我就叫它做綠輪和藍輪 ,如果你常衝下坡我會推薦藍輪,很明顯的較大的磨擦面,大小其實影響的是rocker(間隙)的大小,剛開始玩的人不用太在意邊輪,先調整中間輪,等進階後再來考慮,如果想換,大部分的長板輪都可以用,多的讓你不知道怎麼選。
Freebord.com賣的邊輪選擇 , 注意跟中間輪的大小的搭配




2014年6月19日 星期四

路上雪板和長板的比較(Longboard vs. freebord)

longboard vs. freebord vs. snowboard
PS: 我本身並沒有玩longboard下坡,對longboard的想像全來自youtube上的影片。
1) 速度。
一開始我的想法一直覺得freebord的速度應該可以追上longboard,玩過幾次長板的下坡才發現,longboard快很多,freebord還是追不上,最主要的原因是freebord的slide煞車很直覺,你很容易一害怕就踩了煞車,這也算是一個它的長處,代表你可以控制在一個你自己覺得安心的速度,不用每次都要衝這麼快。
2)坡度。
一般來講longboard需要的坡比較小,長板可以助跑,4輪著地穩定,降低風阻後有很大的慣性,可以在比較緩的下坡上加速,Freebord在同樣的小坡度上,加速靠的是中間的兩輪,並不好穩定,而且有點恐怖,要不時的靠toe/heel的點放來平衡,也會失去速度,所以一般來講,freebord可以下坡度比較大而且彎曲的坡 (像SF知名的花園路) 上玩,速度上都可以靠打90度的側滑來控制速度。
在下坡的環境下,longboard比較像是F1賽車,需要全身精準的控制,freebord就會像是房車一樣,在不斷的drifting飄移slide側滑來控制,動作比較跨張,兩者有很大的不同,樂趣當然也不同,當然把longboard想成ski,freebord想成雪板,可能對滑雪的人比較容易了解。

2014年6月16日 星期一

給想入門的建議(for beginner)

1) 入門很難,一定會摔。
滑板你買了站上去就開始玩了(小誇張一下),滑雪摔也就摔醜點,摔在雪上,Freebord入門很難,摔在路上幾乎每次都要受傷(請帶護具),非常難,摔過後還會繼續玩的人真的算是皮比較厚的人,今年我只遇到一個同好(最後還是回去玩長板了),但如果你能練過初學的關卡,把兩邊toe /heel side的轉換和煞車練好,再來就能享受樂趣,畢竟國外能,沒有理由我們玩不起來。
2) 買板
沒有太多的規格,基本上就是看一下板長度尺寸買整組的,再從兩種輪子中挑一種,如果你有朋友在美國,freebord網站一年會有幾次的9折或免運費,大概200美金可以買到(約6000台幣),這是我知道最便宜的買法,但還不算回台灣的運費,台灣上網有一些賣家賣,價錢很不一定,掏寶,香港都人賣,但都還是上freebord.com網買價錢最好,年初我自己想買新板,跟美國聯絡了超過一個月,海運花了兩個月,多進幾塊希望能多一點人一起玩,所以如果想玩的人,只要能配合我的時間,我會建議約一下實際看看,站上去試試,買了板不玩只是掛在架上好看,太浪費了。
PS:今年六月在陽明山富景街摔的,卡到路上的水溝蓋。



2014年6月12日 星期四

板的尺寸選擇(board size)

依照高度總共有5種尺寸,這次有進了75/77/80 三種尺寸,其實我覺得以2~3公分來區分太細了,差個兩三公分其實感覺不出差異,另外材質還有分maple楓木和Bamboo竹子板,竹板的價錢貴一點,理論上竹子比較有彈性,適合花式跳躍或上欄竿滑行,楓木比較硬,跑速度好,用起來我也覺得差不多,挑個喜歡的圖案比較重要。
(有些人會想用滑板來裝 , 理論上視可行的)

2015更新
之前只進過75/77/80這三個尺寸,比較後感覺只又長度的差異,今年幫人買了83這個尺寸才注意到寬度問題,高的人腳比較大,板也要相對寬ㄧ點,壓板邊的感覺會不ㄧ樣,所以高ㄧ點的人尤其要用到83cm的人就不要勉強用小的板了。
照片上是83cm下面是,下面是80cm,可以看的出外型已經明顯不同了,兩邊比較寬。

2014年6月9日 星期一

腳架的調整(binding adjustment)

freebord的腳架是硬的,調整上要費點功夫,不穩的腳架會讓你高速時感覺很不穩,有恐怖的感覺,如果可以先不裝腳架,身體自然站上板平衡一下,基本上要腳微微外開。
在平地測試時要感覺能站在中間輪上平衡,試一下是不是可以蹲的下去站起來,記好你腳和腳跟在板邊的位置,再根據這個位置鎖上腳架,高度通常都是鎖在最高的兩格上,腳趾感覺微凸出板邊,如果你覺得一直hillside煞車,就是你腳趾不夠突出板邊,滑的時候你的雙腳要用點力往外開,這點很重要,出力往外把腳卡進深的的地方才會有穩的感覺。



2014年6月5日 星期四

培林(bearing)

培林跟速度有關,這部分我並沒有特別去研究,不過玩久了還是用過不同的,看看知道有不同的培林也就夠了,真要買台灣的滑板店都買的到進階的培林,完全適用。
ABEC5 - 買板付的就是。
ABEC9 - 在滑板店可以買到,數字越大越好。

2014年6月4日 星期三

摩平的中間輪(flat center wheel)

上一篇講到中間輪子的大小對速度的影響,這一篇要講穩定度。
照片這個角度,上面是新的輪子,下面是使用1年後的輪,上面的弧度比較大,下面的比較平,這也是在freebord.com的網站看到有人討論才發現的,新輪弧度大必較尖,想像靠這樣的中間輪,站立時跟不倒翁一樣很容易倒一邊,平一點的中間輪打平直直的,加速時會比較穩定。
那要如何改進? 國外有人提到用沙輪機磨平,相信沒有人有這樣的工具,所以我建議初學的人,就盡量玩,玩久了就平了,這個穩定度其實要到比較進階,開始滑比較快,靠中間輪加速時,比較感覺得出差異,要不然就要買新的輪來換比較快。


2014年5月30日 星期五

中間輪的大小(Center wheel size)

中間輪是"速度"和"穩定度"的關鍵,照片前面是新輪,後面是我換過玩很久磨過的輪,旁邊放的是最早期買板附的輪,重點是,大的輪會滾的比較快,早期用的都是56mm的中間輪,後來越玩越快,現在都附72mm的中間輪 , 初學如果怕速度快不好控制,可以先換小輪練習,56mm的輪可以去直排輪店買花式用的輪裝。